伺服螺旋壓力機的三工位鍛造技術是現代鍛造工藝中的一項重要突破,它為金屬成形加工帶來了顯著的優勢:
生產效率提升:通過一次裝夾完成三道工序,大幅縮短生產周期
產品質量改善:減少工件轉移過程中的定位誤差,提高尺寸精度
能源消耗降低:相比單工位多次加工,能耗可降低30%以上
人力成本節約: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人工干預需求
設備利用率提高:最大化利用壓力機的工作行程和能量輸出
伺服螺旋壓力機實現三工位鍛造的核心在于其獨特的機械結構和先進的控制系統:
三工位鍛造系統通常由以下關鍵部件組成:
主滑塊系統:采用高剛性設計,配備精密導向裝置
三工位模具組:在同一工作臺上布置預鍛、精鍛和切邊三個工位
旋轉或平移工作臺:實現工位間的自動轉換
頂出機構:每個工位獨立控制的頂出裝置
與傳統壓力機不同,伺服螺旋壓力機采用:
大功率伺服電機:直接驅動飛輪和螺桿
精密減速機構:確保扭矩輸出的穩定性
能量回收系統:在下行過程中回收部分能量
實現三工位精確控制的關鍵:
多軸聯動控制:協調主滑塊、工作臺和頂出機構的運動
行程/壓力雙模式:根據不同工位需求切換控制方式
工藝參數存儲:可存儲數百種產品的加工參數
典型的三工位鍛造流程如下:
上料工位:機械手或自動送料裝置將坯料放入第一工位
預鍛成形:主滑塊下行完成初步成形,壓力通??刂圃诳偰芰Φ?0-70%
工位轉換:工作臺旋轉或平移120°,將工件移至第二工位
精鍛整形:主滑塊二次下行完成精密成形,達到最終尺寸要求
二次轉換:工作臺再次移動,工件進入第三工位
切邊沖孔:完成飛邊切除和必要的穿孔加工
下料:頂出機構將成品件推出,由機械手取走
整個循環時間可控制在6-10秒內,具體取決于工件尺寸和成形難度。
實現高效穩定的三工位鍛造需要克服多項技術挑戰:
工位間定位精度:
采用高精度分度機構(<±0.02mm)
配備液壓鎖緊裝置確保工作臺穩定性
模具熱管理:
集成模具冷卻系統
采用耐熱模具鋼(如H13)并進行表面處理
能量精確控制:
伺服電機實時反饋調節
飛輪慣量優化設計
振動抑制:
動態平衡技術應用
緩沖液壓系統設計
三工位伺服螺旋壓力機特別適用于:
汽車零部件(連桿、齒輪、萬向節等)
五金工具(扳手、鉗子等)
航空航天精密鍛件
電子接插件成形
隨著智能制造需求增長,三工位伺服螺旋壓力機將向以下方向發展:
智能化:集成AI工藝優化和預測性維護功能
柔性化:快速換模系統使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更經濟
綠色化:進一步提高能效,降低噪音和振動
數字化:全面數據采集和MES系統集成
伺服螺旋壓力機的三工位鍛造技術代表了現代鍛造裝備的發展方向,通過機電一體化設計實現了高效率、高精度和節能環保的完美結合,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裝備支撐。
在線咨詢
熱線電話
微信咨詢